有些话还是要讲
五一后,下午17时至晚上20时禁播境外动画片,至于这个规定是谁颁布的,大家都很清楚了。
我们8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日子,随着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电视机开始普及,这代人就能够看到国内外优秀的动画片。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动画片中,国外的动画片占了大多数。
《变形金刚》教会我什么是正义,《米老鼠与唐老鸭》告诉我什么是善良,《机器猫(哆啦A梦)》让我也拥有了一个纯纯的梦,也让我爱上了机械和电子的小玩意,现在,我将爱好变成了专业,使它成为了我一生的志愿。
长大一点,我爱上了《七龙珠》,懂得了要努力练习克服困难的道理;喜欢上了《樱桃小丸子》,发现了亲情的可贵;迷上了《蜡笔小新》,知道了有幽默感的小男生容易招小女生喜欢。
我曾天真的认为,每个人男生在小时候都描过七龙珠里的悟空,而每个女孩子小时候都渴望变成美少女战士。直到现在,我还坚持着我的认为,所以当看到电影《变形金刚》里擎天柱由车幻化成金属战士的刹那,我的眼泪就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国产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可惜我长到20岁也没看明白这部动画片是在讲什么。后来一个同学好心告诉我,其实就说了一个傻小子和一个小屁孩爱抬杠的故事,于是豁然开朗。
我不是崇洋媚外,但总觉得国产动画片中的人物心机都满重的,明明是想告诉小朋友们耍小聪明是不对的,但故事说着说着,就掉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程度里了。
从此我打心底觉得还是选择看那些纯开心的动画片算了,看了心情比较舒畅,至少看的时候不用费劲猜其中的教育意义,或者说教不那样的直白和无趣。
还好我们有另外一个理由——保护刚刚起步的民族动画产业。
我举个例子不知恰当否。有家长为了让孩子跟着名学唱戏,遂天天带着孩子坐在舞台下听名家唱名段,突然有一天,上来一个人说,以后名角在孩子们课余时候不能唱了,改几个新人上台唱,名角必须把时间让出来给这些新人,目的是把这些新演员也培养成名角。试想看看,情况会怎么样呢?
家长自然不会带孩子听新人的,因为新人自己都技不如人,孩子跟着学岂不越学越差劲;孩子们打心底还是想听名家,于是会私下花更多的时间找名家听戏,严重的话可能会把更多的心思都用在寻找而非学习上;那些莫名其妙就被从后台高升到前台的新人呢?他们应该是最可怜的。心想反正名家也上不来这个台子了,戏台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扯上两嗓子。越唱越自我感觉良好,因为就一家唱戏,赞誉声批评声自然充耳不闻,今儿个唱完,无论唱好唱坏,明儿个继续,直到声嘶力竭,最后自废武功为止。
今年的格莱美颁奖晚会上,主持人介绍郎朗出场时用了这样一段话,他出生在中国沈阳,2岁时看到《汤姆和杰瑞》里杰瑞弹钢琴,于是决定练习钢琴至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