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四月 18, 2007

西电春之美

星期一, 四月 02, 2007

《洛丽塔》(《Lolita》)


《洛丽塔》(《Lolita》)由俄裔美籍著名作家佛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于1955年出版。这是一部可以看作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心理学病历。
纳博科夫将男主人公对lolita的带有变态的爱描写的十分精细和完整足以让每一个读者心惊胆寒,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究竟作者和书中的男主角是否真的存在相似之处。文中大量使用的法文单字和词组既表现了主人公的经历也间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创作经历与写作功底。人名与地名的巧妙随时都在提醒我们应该以批判而不能存留一丝怜悯的眼光来看待男主人公的病态与他所作所为而带给别人的痛苦和伤害。
尽管《Lolita》在1962年和1997年两次被改变成电影,但是电影由于时间和直观图像引发道德指向错误的局限,并不能深刻的表达作者纳博科夫真正的写作企图,因此,《Lolita》一直是人们阅读的禁区。然而,不能直接欣赏到作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手法实在是相当遗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内心的细节描写的丰富和细腻可称得上叹为观止。
洛丽塔在中国的影响力远不及在我们的邻邦那样深远,日本人将‘Lolita’发展成为成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把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Lolita代’,简称为‘L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