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手机事业衰落之我见
近日,个人通信行业的传统巨头摩托罗拉(Motorola)传出因为亏损连连,将分拆手机部门的消息,并引起广泛关注。而在我看来,这个曾经通信业界的航母如今遭此重创,个人认为是种必然。原因很简单,和其他的手机制造商相比,摩托罗拉缺失的东西太多了。
有比对,自然就有差距。拿这些年成长最快的另一家手机制造商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来做对比,所有的问题将一目了然。
题外语。第一次接触到索尼爱立信是在2001年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里。当时介绍很简短,大概意思说索尼和爱立信两家公司将一同参与运营这家公司。因为我当时只是一个高中生,受到“Walkman文化”影响比较严重,仅凭着对索尼(Sony)这个品牌的盲目热衷就开始喜欢上索尼爱立信。但是,当索尼爱立信的产品进入国内以后,在仔细观察了索尼爱立信似乎具有灵性的商标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这个东西方技术和文化融合的新兴企业的现代感与活力必将给个人通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手机的外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受欢迎程度,手机越受到欢迎,消费者就越是购买。可以如此判断,手机外形是否优秀与手机销量高低有必然的联系。举个例子,索尼爱立信在创始之初就处在亏损困境中,直到一款具有经典外形设计的手机问世,那就是T618。一部手机改变一个公司生存面貌,是索尼爱立信呈现给世人的首个商业奇迹。
反观摩托罗拉近年来的手机作品,除了V3的风格能给人留下印象外,其他产品无一例外都是工业设计的失败作品。可是,就连销量稍微优秀的V3系列,在设计上也难称上乘。那个手感极差的“铁皮按键”,不但用久之后输入效率明显下降,而且它的“指纹采集功能”更是让许多V3用户伤透脑筋。更遗憾的是,摩托罗拉到现在好像还没有放弃这个拙劣设计的征兆。其实,不是所有的手机设计者都缺乏奇思妙想,只是设计者们不愿放下身段,虚心借鉴别人的设计而已。被iPod nano用到烂的双射注塑面板,索尼爱立信能拿来做出自己的产品,为什么其他的厂商会视而不见。
一部好手机,除需要良好的硬件,还需要有优秀的软件来配合。很显然,软件仍然不是摩托罗拉的强项。仅仅从UI界面设计一个环节分析,就能判断出摩托罗拉在这方面做的究竟有多糟糕。购买中国移动定制V3“心机”的用户一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点击按键进入十二宫菜单,会发现有一个图标与其他图标格格不入,很明显与其他图标不匹配。不用多说,一定是功能名称叫“百宝箱”的按钮。且不谈其他的图标设计水准如何,光是这样敷衍了事对待用户的态度就让人无法忍受。
除此之外,摩托罗来手机对大多蓝牙适配器自带免费驱动IVT BlueSoleil的支持也是出了名的烂,逼得用户不得不从网络上下载破解的Widcomm。更换手机主题,铃声,背景图片,屏幕保护也十分繁琐,甚至衍生了为摩托罗拉手机添加以上非官方素材所成立专门的“刷机”论坛和讨论区。摩托罗拉手机无论安装Java程序还是游戏过程也不简单,一般用户根本无心钻研,更别说配置它们了。最让人觉得不能接受的,是摩托罗拉手机自带的同步软件,不能很好的同步通讯录以及音乐、视频文件。这对年轻消费者来说,可都是手机软件设计的硬伤。
相比之下,索尼爱立信则展现了它人性化的一面。索尼爱立信率先发布了官方的主题制作程序,尽可能的满足了年轻时尚人群对手机个性化的种种需求。尽管图标不能更换,当索尼爱立信巧妙的将图标都设计成统一样式的动画形式,只开放选中图标的设计。这样一来,既保障了手机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充分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要求。对于某些高端的手机,还采用了Flash格式的菜单,不仅效果出众,而且更能够让用户的创意得到展现。索爱的蓝牙连接对IVT BlueSoleil与Widcomm的支持都非常完美,简单便利,易于操作,无论是手机本身内存还是M2记忆棒,都按照功能和文件格式整齐的分配了音乐,相册,视频,铃声等等文件夹,便于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或者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和视频。
消费者在左顾右盼,面对琳琅满目的手机产品无从下手,难做取舍时,很多细节也会决定他们的购买方向。细节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就是对于自身细小缺点的不断改善。例如,消费者在对索尼爱立信手机五维方向键开始抱怨的时候,他们立即采用了方向键与中心确认键分离的设计;当发觉用户需要频繁删除联系人,短信息,电话号码等信息时,设计者就把删除键“C”从功能键群中独立出来;当长按“C”键解除键盘锁的设计容易造成用户误删除短信时,又立刻改换了用“*”键锁定解除键盘锁的设置……以上所有对细节的不断提升,其实都是一种超越对手的累积。
至于在自身宣传与推广方面,摩托罗拉与索尼爱立信两个厂商的营销策略显然不同路。看过下面的两幅广告画,哪个能够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我想答案自然不言自明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