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一路走好
高三时的语文老师杨超寰先生不幸于昨天下午去世了。今天早上,我和原来班上的几个同学,以2003届三班的名义送了花圈过去,然后我们去设在家里的灵堂拜祭,尽管我在上楼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心里准备,但是屋子里的悲伤的氛围还是让我的情绪有一点失去控制,看见老师的遗像——慈祥的眼神,身着大衣,围着格子的围巾——我甚至不愿接受他的突然离去。过去一点一滴的时光在我开始鞠躬的时候的浮现,然后我好像忘记了应该完成的礼仪,不停地用手去挤眼角,希望泪水不会在离开之前散开。侧目看见杨老师的女儿以泪洗面的模样,越发增添了我对先生突然辞世的悲痛之情。
杨老师带我们的那一年,我是语文课代表,所以我是全班同学之中和杨老师接触最多的学生。再加之我家和杨老师家住的很近,有时候放学或上学途中,都有机会和杨老师交谈,因此我对他的了解比其他同学来的更透彻。杨老师为人正直爽快,说话却慢条斯理,但是话锋明显,向来是直来直往,犀利中不乏幽默,时常还透露出一种难得糊涂的味道。他最爱讲的一句话:有个名人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叫毛——泽——东……。这句现在看来可以称之为冷笑话的段子一出,大家通常都会爆发出一种可以让人不能忘记的笑声。杨老师在语文教学的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的教学理念,尤其是作文方面非常提倡从生活中提炼素材,告诫我们写文章一定要脚踏实地,唯有来自的生活的文章才能被生活中的读者所接受,进而产生共鸣和同感,最终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他时常用“漂亮女孩遭遇车祸,男孩手捧鲜花推开病房们,雪白的窗帘垂到地下,女孩站在窗口,阳光洒在她身上……”,当每个人都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时,他的话好像在突然抡在头上的一闷棍,“你去过医院没有?病房里哪有一个人住的?都是8个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你说的那是高干病房……” 我写的模仿意识流文章,也不小心成为了他调侃我的重要依据。
有三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也是我比其他同学更喜爱,尊敬和感激杨老师的原因。有一次我去办公室拿本子,老师把我叫过去,故意漫不经心的拿出一张稿费单,慢慢的说:“我寄去一篇关于语文教学的文章,没想到这么快就登出来的,还给了我稿费。”边说边把稿费单往我这边挪,我拿起稿费单,用尽从出生到高三所学的马屁功夫把他奉承了一下,没想到他顺手把稿费单放到抽屉里,立刻谦虚起来,突然间低调了很多,让我措手不及,后来每每回想起他当时的样子,都不禁乐而开笑。他利用盗版商来推销参考书的机会,就把那些盗版商送给他的样书全部给了我,而且吩咐我拿去给大家传阅。我也不晓得当年为什么会喜欢疯狂地鼓动大家订阅学习报和推销语文知识手册,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去高三的办公室问问题,我只知道每次我去办公室他都会停下手中的笔,不厌其烦的给我解答并帮我从柜子里拿书出来满足我推销的欲望。最感激他的还是在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十点钟后还愿意来我家里帮我估分并非常热心地鼓励我帮我,帮我缓解考试后的焦虑,大概可能杨老师能够理解我在那个时候的紧张和急躁,在离开的时候他拒绝了我送他回去的要求,后来回想起那个晚上,虽然没有什么感人至深的对话和交流,但是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便从此不可动摇了。
杨老师不仅仅是我的老师,他也是我父母的老师,父亲今天很早就特地嘱咐我以他们的名义送个花圈过去。父亲的表哥是杨先生的大学同学,每年过年都要去杨先生家里拜访。父亲在得知消息后也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了他,遗憾的是,他现在身在加拿大,无法赶回来,但我想他定也会为自己老友的离去感到痛心。
最后我想用一副大家一起完成的挽联来表达我的哀思:先生仙逝,笑貌音容久在;恩师耆去,烛辉躬影永留。毫无疑问,对每个接受过杨先生教导的人来说,曾经刻骨铭心的教诲定会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杨老师,谢谢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